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竞争的制胜变量。在“全国百强镇”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过去10年间,这方不到150平方公里的江南富庶地上,恒力集团、盛虹集团两家民营企业以惊人速度完成蝶变,双双跻身“世界500强”。如今,作为全省民营企业“领头羊”,恒力和盛虹正依托科创人才与产业人才“双轮驱动”,凭借强大的智力支持、技术支撑,坚定不移走好实体经济发展之路、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创新产业集群打造之路。
在“高手如林”的长三角地区,恒力和盛虹何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汇聚八方英才的“聚才属性”?回顾两家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引育之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重要的“铺路石”。早在2003年,盛虹集团就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共混阻燃聚酯纤维、阻燃PTT聚酯纤维表面接枝蚕丝蛋白改性、交易市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核心商区经营业态的提升策略以及户外广告资源管理系统等课题进行研究。2008年,恒力集团紧随其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引进双一流高校的博士、硕士等优秀毕业生,聚焦研究将聚酯纤维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及纤维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前瞻性纤维新材料的基础研究。
作为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恒力、盛虹对博士后的培养格外重视。以恒力为例,通过不断扩大高校“朋友圈”,集团与多所纺织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的13名博士后中,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4项,获评江苏省双创博士2名,博士后在站期间获批发明专利26项,参与国家、省级科技研发项目4项,博士后科研项目产出的经济效益达2亿元。
经过持续多年“经营”,这两家大型民企不仅打造了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样的科创人才高地,积极开拓前沿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还精心垒筑起产业人才高地,引育出一大批奋战在“第一产线”的高技能人才。
前不久,江苏省第二批特级技师名单张榜揭晓,盛虹的2位技能大咖——化纤聚合工张叶兴、电工张忠明榜上有名。加上第一批恒力的2名特级技师,盛泽目前共有4名省级特级技师,总人数超吴江半数。
“进厂后,我有幸享受到公司提升学历可全额报销学费这一红利。”已经拿到西安交通大学大专文凭的假捻值班长周亮一脸笑容,他说,盛虹是学习型企业,公司上下学习氛围浓厚,学历的提升为他申报助理工程师增添优势。截至目前,盛虹已完成“高升专”的员工1000多人,完成“专升本”的员工有200多人,符合技能人才条件的近3000人,高级技师近百人。
恒力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更侧重加速青年员工在公司内成才。恒力以岗位需求的知识点、技能点为突破口,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自主构建培训体系,近两年来累计培训人次超20万。恒力还积极对接外部教育资源,与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签订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在授课过程中以岗位任务为引导,以生产操作为载体,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随时充实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的需求。
下功夫引才、花心思育才,更要精准化用才、想办法留才。在恒力集团的核心上市子公司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一套精细化的长效奖励机制,一面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勇闯科研“无人区”,研发行业领先技术;一面鼓励技能人才立足生产一线,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恒力石化拥有发明专利510件、实用新型专利448件与国际专利51件,各项专利总数达1009件。
恒力、盛虹深谙,高端人才的竞争,如今早已从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变成人才服务环境、发展空间的整体较量。为人才申报各项技术资格认证及人才补贴,全方位落实人才保障政策;打造人才公寓,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积极促进人才政策落地,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已经成为两家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
产业赋能、城市赋新,人才是“一线牵两头”最灵动的一笔。盛泽,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给予各路英才最高礼遇;以一座城市的“家底”,为各路英才开辟广阔天地;以一座城市的未来,给各路英才点燃闪亮人生。而从五湖四海纷至沓来的人才,也正用智慧与汗水,托举起恒力、盛虹两大盛泽实体企业巨擘的未来,为实现盛泽综合实力领跑百强创新高、主导产业领军转型创新局、丝绸文化领秀时尚创新篇注入更多底气与动能。